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三大品牌
推荐新闻

中国粮油市场2018年1月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3日 点击次数:1611 信息来源:
 供增需减谷价弱  油价反复筑底

——中国粮油市场20181月分析报告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20181月份,国内谷物市场走势趋弱。分品种看,因面粉消费需求疲软,旺季不旺,加之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政策明朗,收购价下调,小麦价格稳中有落。玉米市场方面,各地储备玉米相继出库,部分贸易商也开始逢高出货,玉米现货价格出现松动。期货市场反应则更加敏感,价格从1861/吨的高位快速回落至1800/吨以下,玉米强势表现或将告一段落。

1月份,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弱势震荡。分品种看,全球大豆库存量创新高,美豆出口疲软,巴西大豆丰产预期强烈,阿根廷天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后期美豆价格继续向上的可能性较小,区间震荡可能性较大。国内市场,由于中储下调收购价格,国产大豆期现货价格均向下。植物油方面,虽然市场处于春节前的备货旺季,但由于人民币汇率走势强劲,原料进口成本下降,油厂压榨利润良好开机率居高不下,加之临储菜油出库,国内植物油去库存缓慢,价格低位区间震荡。

1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7.81(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上涨了0.47%;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92.89(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上涨了0.45%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 麦

 

政策落地初见成效,小麦价格回落趋稳;面粉消费需求疲软,旺季不旺;麸皮持续上涨;销售价格下调,政策性小麦成交增量明显;美麦走高,触及去年十月份以来高点,2017年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

一、政策落地初见成效   小麦价格回落趋稳

一月份的小麦市场注定不平静,1月上旬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的公告,将2014-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三等)拍卖底价由2460/吨下调至2410/吨,下调50/吨。这是继调低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以来又一力作。

中上旬小麦价格依旧维持前期偏强运行态势,主要原因有四:1、市场上2017年小麦流通量有限,批量采购难度大;2、月初大范围的降雪影响物流运输,企业前期竞拍的小麦不能及时出库用于生产;3、临近春节,贸易商对后市行情较为乐观,出货节奏较慢;4、远水解不了近渴,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虽然下调了,但低价粮源批量流入市场需要时间。一月下旬小麦价格出现短暂回调,主要是由于:1、国家下调政策性小麦销售价格影响了市场的看涨心理预期,对小麦价格形成利空因素;2、国家临储小麦投放量成交量均有增加,河南、安徽、江苏还投放了部分2016年产小麦,市场供应增多;3、一月中旬竞拍的价格相对较低的政策性小麦陆续开始出库,缓解了企业的采购压力,拖累市场价格走低。但政策性小麦质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依然需要从市场上采购2017年产小麦搭配使用;加上一月下旬的降雪影响了临储小麦出库节奏;中小型面粉企业因成本下降开工率普遍提升,小麦市场购销活跃,致使小麦价格在短暂回调后,价格再次回升趋稳。据了解,目前华北地区容重在770g/l-790g/l、水分13%以内的新季小麦到厂主流价格在2580-2630/吨,江苏徐州、安徽宿州普通新小麦进厂价格为2580/吨左右。价格较一月份初均有下跌,可见国家的政策干预已经初见成效,小麦的“去库存”和供给侧改革工作也将持续推进。

对于普麦的后期走势,笔者认为年前普麦价格持续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将呈现稳中略增的态势:1、政策性小麦定时稳量的投放和较低的成交价格都将成为制约小麦价格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2、节日及传统旺季对面粉消费的提振效果逐年弱化,旺季不旺已是常态,下游经销商节前集中备货已接近尾声,以消费提振价格已然成为空谈;3、节后小麦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部分贸易商会选择在节前寻找价格高点陆续出货,市场供应增多;42017年小麦产量质量均好于上一年,市场供需环境相对宽松,小麦库存高企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年前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笔者建议存粮者在节前择机出售,规避节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优质小麦方面,相对于普通面粉的消费疲软,专用粉的需求逐年增多,我国优质麦长期存在缺口,价格相对坚挺。据了解,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以稳为主,个别地区较月初略有下调。藁优2018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格为2870/吨,济南 17 山东菏泽地区进厂价为 2890 /吨,与月初持平;郑麦366山东菏泽地区进厂价为2850/吨,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格为2840/吨,有所回落;西农979由于品种退化严重,在河南地区走货较慢,价格较普麦略高,河南郑州进厂价在2660/吨左右。预计随着优质麦不断消耗、市场上供应偏紧情况的出现,优质麦价格将继续上涨,普麦价格稳中趋弱,优普价差将有所扩大。

二、面粉价格稳中趋弱   麸皮价格持续上涨

主产区面粉一月依旧表现平平,稳中趋弱。监测显示,一月底,华北地区面粉出厂价在3150-3210/吨;苏皖地区面粉出厂价在3150/吨左右,较月初略有回落。面粉行情旺季不旺主要原因有三:1、面粉需求持续偏弱,即使在传统旺季春节临近,消费对面粉价格的提振效果有限;2、制粉企业开机率呈回升态势,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成本降低加大了开机率,面粉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更加突出,竞争激烈,为了加快面粉的走货速度,部分企业降价销售;3、小麦价格趋弱,没有成本支撑。预计年前面粉消费会有所好转,同时制粉企业产能增加,面粉价格将以稳为主。

一月麸皮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成本压力的驱使,面粉价格变现平平,企业对麸皮的挺价意愿强烈,加上降雪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麸皮到厂量减少,价格相对坚挺。据了解,一月底主产区麸皮价格在1580-1660/吨之间,较月初上涨50-80/吨。年前随着企业开工率的逐步回升,麸皮产量增加。加上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玉米、豆粕价格的弱势运行,预计节前麸皮价格将稳中偏弱运行。 

三、销售价格下调   政策性小麦成交增量明显

18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发布了自116日起下调部分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的公告,19日临储小麦交易会成交量创去年10月份以来新低,仅为2.31万吨。销售底价下调政策开始实施后,临储小麦成交量创去年5月份以来新高。国家为缓解节前的市场供需压力,对投放的小麦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河南、江苏及安徽的部分交易会增加投放了2016年产小麦。本月五次国家临储小麦交易会共投放小麦1019.88万吨,成交173.12万吨,成交率为16.97%;周均投放量为203.98万吨,较上月增加5.12万吨;周均成交量为34.62万吨,月环比增加57.65%。预计年前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会有所下降,临近春节,各制粉企业会将工作重心从采购原粮转移到销售产品回笼资金上来,加上前期竞拍的小麦会陆续出库,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下调也涉及到了进口及移库小麦,国家临储进口小麦交易量较上月有明显增加,周均成交量为2.32万吨,较上月的0.65万吨增加256.92%;十二月份四次国家跨省移库小麦交易会周均成交量为1.75万吨,较上月的3.32万吨增加27.71%

四、美麦触及去年十月份以来高点  小麦进口量全年同比增加明显

2017/18年度全球小麦产量数据上调180万吨,期末库存数据下调40万吨,为2.68亿吨,不过仍是历史最高纪录。美国农业部1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2017/18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为9.89亿蒲式耳,较上月上调2900万蒲式耳。2017/18年度美国冬小麦播种面积预估为3260.8万英亩,创下19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高于市场预期。报告出来后前期一直略有上涨的CBOT小麦期货价格应声下跌3个百分点。一月下旬,CBOT小麦期货价格持续走高,涨至去年10月份以来最高,因市场普遍担忧干燥天气对美国冬季小麦产量的影响。

全球小麦供应依旧庞大,各国出口竞争激烈,国内外小麦价差持续扩大。2017全年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明显,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小麦42.97万吨,同比增长27.34%201712月份中国进口小麦18.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8.98%。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4.65万吨,同比减少49.4%;从美国进口0.2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5.5%;从哈萨克斯坦进口3.83万吨,同比增加268.27%。从加拿大进口8.85万吨,同比增加39.81%;从俄罗斯进口0.51万吨,同比增加100%12月小麦出口量为653吨,均价411.42美元/吨;12月份出口小麦9315吨,年初迄今累计出口9968吨,较2016年减少567吨。

政策性小麦投放数量稳定,销售底价下调,成交量客观,市场流通粮源增多,加上节前会有部分贸易商加快出货节奏,将有效制约麦价上涨幅度,预计节前小麦价格将会继续稳中略增局面,价格突破前高的可能性不大,华北地区小麦价格将在2580-2640/吨区间徘徊;优质麦价格则因供应趋紧持续坚挺;面粉价格因成本和消费的双重制约,价格以稳为主;2月上旬麸皮价格将以稳中趋弱的运行态势。国家对小麦“去库存”的意愿已经表现的很明显,建议存粮者在节前择机出售小麦,减少年后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价格风险,后期关注临储小麦投放结构的变化。

 

研究预测部  李林云

 

玉米

一月初,玉米现货价格快速上冲,但在储备玉米相继出库的打击下,现货价格出现松动,部分贸易商也开始逢高出货。期货市场反应则更加敏感,价格从1861/吨的高位快速回落至1800/吨以下,玉米强势表现或将告一段落。

一、拍卖开启令新粮贸易降温

一月份,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将与相关部门携手把握拍卖的时机和节奏,在不打压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保证市场粮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之后各地省储、地储粮源拍卖接踵而至,甚至出现一周四拍的火热景象,政策信号动摇了市场看多预期,直接导致“抢粮”热度大幅降低。国家粮食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7372万吨,同比增加73万吨。元旦以来收购进度明显放缓,市场抢购热情降温,部分贸易商已由囤粮转为出货变现。

东北方面,月初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快速上涨,但储备玉米连续投放让价格承压,当地深加工企业由于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高价收购粮源积极性下降,收购价格较月中高点下调10-30/吨,贸易商走货心态增强,企业上量增幅明显,东北企业整体库存维持在一个月左右。截止129日,东北二等新粮折干收购价报1500-1740/吨,较上月上涨80/吨。

华北方面,虽然月中因企业积极提价收购,到厂粮源增多压制价格走弱,但随后受降雪冰冻等天气和物流因素影响,上量减少并叠加企业库存相对较低,导致整体价格继续保持强势运行,区内二等新粮折干收购价报1680-1910/吨,较上月上涨20-150/吨不等,其中山东地区涨势最为凶猛,月涨幅在150/吨左右,价格集中在1800-1910/吨;山西、河北、陕西紧随其后,涨幅达在60/吨左右,价格集中在1750-1850/吨之间;而河南地区涨幅相对较小,仅为20-40/吨不等,报1680-1790/吨。

北港方面,由于基层粮源减少、收购进度放缓以及港口贸易商走货加快等因素影响,截止119日,北方四港总库存较上月减少48.3万吨,跌至402万吨,其中北良69.5万,大窑湾19.5万,锦州港135万,鲅鱼圈178万。而价格方面先涨后跌,截止131日北方港口报价1825-1865/吨,整体较上月上涨60-80/吨不等。

南港方面,由于当地饲企普遍库存较高,港口成交清淡库存攀升,广东内贸库存85.4万吨,较上月增加17.4万吨。另一方面港口进口谷物库存较高,饲企可选择性较多,广东港国产玉米价格在上探至2000/吨大关之后,再次回调至1910/吨。

二、节前生猪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根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12月我国生猪存栏为40446.63万头,环比减少2.1%,同比减少6.8%,较2016年年底减少了3057.37万头;201712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6.4%,母猪存栏为3425万头,较2016年年底减少了234.12万头,较201711月暴减41.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再创新低。

截止126日,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均价14.79/公斤,较上月小幅下跌0.87%,比去年同期的17.91/公斤, 跌幅为17.42%;全国猪肉价格22.58/公斤,较上月上涨2.92%,较去年同期的27.5/公斤, 跌幅为17.89%

进口猪肉方面,2017年由于国内猪价持续下行,进口猪肉明显减少,进口冲击有所减弱。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进口猪肉量达122万吨,而2016年的数据为162万吨,同比减少24.9%。其实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7年的进口猪肉数量确实下降了,但是进口量还处在较高水平。

综合看来,随着春节临近猪肉价格略有回暖,但幅度有限,并且年底集中屠宰令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生猪养殖方面饲料需求难有改观。

三、淀粉走势由强转弱

当前国内淀粉下游需求不旺,本周淀粉价格小幅走弱,截止124日,绥化淀粉加工企业淀粉出厂价为2250/吨,长春2270/吨,沈阳为2300/吨,秦皇岛为2430/吨,邹平地区为2400/吨,较上周同期下跌20-40/吨。考虑折旧等固定成本的情况下,长春加工玉米理论盈利为-28/吨,比上周同期下跌11/吨,滨州理论盈利-86/吨,比上周同期下跌51/吨。而开机率依然处于高位,东北地区大中型企业开工率为 85%,华北地区大中型企业开工率为 81%。开机率维持高位叠加走货不畅导致库存升高,本月国内60家企业淀粉库存约为52.1万吨,而上月同期为47.1万吨。因成本上扬淀粉加工利润已被严重压缩,目前生产企业挺价心理较强,但是节前集中备货已基本结束,购销逐步转淡,淀粉价格表现并不乐观,打击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积极性。

四、期货盘面风云突变

1月玉米期货价格冲高回落,玉米主力合约1805在月初一举突破1800/吨关口,并涨至1861/吨的高位,但好景不长,在储备玉米相继出库的打击下,现货价格出现松动,期货反应则更加敏感,价格快速回落,截止130日,玉米主力1805合约报1792/吨,较15日高位累计下跌58/吨,跌幅3.14%,玉米强势表现可能告一段落。但玉米年度供需偏紧的情况依然存在,预计只要有关方面不打压市场,控制拍储节奏,玉米价格下跌空间则同样有限。

外盘方面,截止129日,CBOT美国玉米3月合约报358.4美元/蒲式耳,较上月上涨7.4美元/蒲式耳,3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58美元/吨,合人民币1000/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51/吨,较上月下跌35/吨。结合我国南方港口报价推算,进口玉米利润丰厚,预计2018年度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将大幅增加,冲击国内玉米市场。

五、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玉米市场已进入春节前的备货收尾阶段,随着春节临近玉米购销活动将逐步转淡。而储备粮源持续拍卖对市场挺价心态造成较大冲击,叠加前期价格大幅上涨已经透支了玉米供应缺口的多头预期,预计年前价格上涨乏力,震荡趋弱为主。目前玉米价格已达到阶段性高位,建议农户积极卖粮,利润落袋为安。

 

研究预测部  王向博

 

大 豆

1月美国农业部下调美豆单产和出口,上调期末库存,受到巴西大豆出口的有力竞争,美豆出口需求持续疲软,阿根廷大豆产区持续高温少雨,收割面积及产量将会缩减。尽管出口需求走弱,在南美供应前景受到干旱威胁的利好提振下,美豆期价持续走升。国内方面,2018年初人民币汇率走势强劲,商品进口的汇率成本下降,受偏空基本面压制,豆一期价再创新低,东北大豆现货购销僵持,价格小幅下降。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庞大,油厂开机率较高,豆粕现货供应压力初现,但受外盘升势带动,豆粕价格走势坚挺。

一、阿根廷天气干旱 美豆持续走升

1CBOT市场大豆期价持续上涨,上旬在美国大豆出口需求走弱和美国农业部上调期末库存的利空打压下,期价走弱,然而中下旬阿根廷大豆主产区持续高温少雨,引发市场对南美大豆供应前景的担忧,美豆期价持续上涨,期价中的天气升水持续增加。

利空方面来自疲弱的美豆出口需求导致美豆期末库存上调,以及即将丰产上市的巴西大豆。一是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下调2017/18年度美国大豆产量至43.92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3300万蒲式耳,因为单产下调至49.1蒲式耳/英亩,较上月报告预测值调低了0.4蒲式耳。2017/18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计为21.6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值调低了6500万蒲式耳,因来自巴西的竞争激烈,使得出口销售进度持续落后。由于产量和出口下调,美国农业部本月预计2017/18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4.7亿蒲式耳,上调2500万蒲式耳。二是本月美豆出口需求持续疲软。美国农业部周度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18118日的一周,2017/18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62万吨,低于市场预估的85120万吨,仅为此前一周一半水平,上年同期为54万吨。截至目前,2017/18年度美豆累计销售4324万吨,较上年同期4984万吨下降660万吨,较过去三年同期均值4514万吨下降190万吨。其中中国需求转向南美是主要原因,截至2018118日,美国对中国大豆销售总量为 2578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3267 万吨减少 21.1%USDA 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 1 25 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 110 万吨,符合市场预期的 80130 万吨,此前一周修正后为 142 万吨,上年同期为 164 万吨。迄今为止,2017/18年度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 3338 万吨,上年同期 3383 万吨,同比减少 14%。三是2017/18年度巴西大豆即将丰产上市,1月巴西大部分大豆产区天气条件良好,降雨充足,提振产量前景。美国农业部在1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2017/18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1亿吨,上调200万吨,因为单产数据上调。巴西分析机构Agroconsult预计 2017/18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1.141亿吨,较上年持平。

利多方面:一是阿根廷旱情影响大豆产量前景。1 月阿根廷大豆产区降雨偏少,干燥天气影响大豆播种工作以及大豆初期生长,市场普遍预期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将双双下调。二是美国国内大豆需求良好。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发布的压榨月报显示,201712月份NOPA会员企业压榨的大豆数量为创纪录的1.664亿蒲式耳,高于11月份的1.63546亿蒲式耳,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60176亿蒲式耳。

天气方面,拉尼娜天气现象持续,这令南美大豆生长期面临灾害性天气的风险上升。澳大利亚气象局(BOM)1月30日的最新监测报告显示,偏弱的拉尼娜现象持续,但其峰值已经过去,随后的几周里拉尼娜现象可能变得越来越弱。气象模型均显示,赤道太平洋海平面温度在2017年12月开始小幅变暖,由于拉尼娜至少持续3个月,BOM预计拉尼娜持续时间较短,将持续至南半球早秋即2018年一季度结束,这意味着本次拉尼娜现象可能仅仅对阿根廷大豆造成不利影响,而不会影响北美大豆。

资金方面,1月资产管理机构在CBOT市场豆类品种上的变化持仓呈现分化格局,截至1月23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减持大豆净空头寸,增持豆粕净多头寸,减持豆油净多头寸,持仓的变化说明基金对大豆和豆粕期价走势持偏多态度,但看空豆油期价走势。

综合看来,1月阿根廷天气恶劣,导致阿根廷大豆产出可能下降,将会减轻全球大豆的供应压力,但巴西大豆丰产上市在即,美豆出口需求持续不振,加之弱拉尼娜现象3月底可能结束,全球大豆价格的上行空间可能有限。

技术面上,美豆指数期价本月运行在950-102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内,受阿根廷天气炒作的利多影响,短期内或仍有上行空间,2月期价运行区间上移至1000-1100美分/蒲式耳,建议投资者维持谨慎观望态度或在1050美分/蒲式耳上方逢高轻仓卖出。

二、偏空基本面压制 豆一再创新低

本月,连豆一期价震荡走低,期价创出新低,运行重心下移,持仓量月环比大幅增加,空头增仓打压令期价走弱。1月东北大豆供应压力持续,东北大豆产区购销价格明显下跌。农户惜售情绪对现货价格产生支撑,但后期供过于求的格局将会愈发明显运力紧张导致外运成本上升,油粕价格上涨,油厂收购油用豆积极性较高,

1月产区国产大豆价格下跌。1月末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3580~3620元/吨,油用豆收购价格3360~3400元/吨,月环比下跌50-100元/吨,黄淮地区天气好转,大豆水分下降,价格小幅下跌。供应方面,东北产区新豆集中上市,但当前东北农户惜售情绪较重,购销僵持对现货价格有所支撑,中期国产大豆供应同比大幅增加,今年国产大豆新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近20%,同时单产水平较上年大幅增加,综合导致产量同比增加超过40%。当前国产新豆已经陆续上市,需求方面旺季不旺,下游观望情绪较重。中储粮收购新豆仓容较为有限,收储进程基本结束。在中期供应同比明显增加的趋势下,供过于求的格局愈发明显。

收购进度方面,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20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289万吨,同比增加144万吨。近期收购进度已经明显放缓,收购量虽然环比增加,但同比增加数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期货方面,本月豆一期价持续下跌,月末跌势有所放缓,后期走势仍受偏空基本面压制,建议期货投资者继续逢高做空远月。现货方面,进口大豆数量增加,新豆陆续上市,今年大豆现货价格走势偏弱,春节前农户销售压力较大,建议采购上随购随用,农户应加大销售力度。

三、油粕比走低 粕价走势坚挺

本月受美豆期价强劲上涨和油粕比走低的双重影响,国内豆粕期现价格齐涨。豆粕价格期强现弱,基差有所走弱,期货月涨幅达30-60元/吨,而同期现货价格持平或小幅上涨。由于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同比环比均增加,加之油厂开机率高企,国内豆粕现货出现一定的供应压力,导致现货价格表现疲软,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2950-3180元/吨,月环比上涨10-20元/吨。由于豆粕现货价格坚挺,加之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成本下降,本月国内油厂压榨收益仍处于正值理想状态。

大豆进口方面,1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360-3430元/吨,月环比下跌20-40元/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年1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为800万吨,预计2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550到600万吨,3月份为670到700万吨。进口大豆到港数量持续同比增加,油厂压榨利润较佳,后期豆粕供应仍然充足,需求方面或稳中偏弱,受春节前杀年猪的影响,存栏处于季节性数据偏空格局,加之1月底国内猪价初现断崖式下跌,可能影响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后期补栏,同时也刺激养殖户加快出栏进度。总体看来,后期国内大豆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豆粕现货供需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豆粕基差可能走弱,整体看来,后期进口大豆成本仍将成为豆粕价格的主导因素,在阿根廷旱情炒作结束之前,后期豆粕价格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建议饲料厂对豆粕采购持逢低买入态度。

四、12月大豆进口强劲 同比环比均增加

海关数据初步显示,2017年12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数量955万吨,同比增加6.11%,环比增加9.97%。2017年1-12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数量95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9%;累计进口金额268785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

后市看来,进口豆方面,1月阿根廷天气恶劣,导致阿根廷大豆产出可能下降,将会减轻全球大豆的供应压力,但巴西大豆丰产上市在即,美豆出口需求持续不振,加之弱拉尼娜现象3月底可能结束,全球大豆价格的上行空间可能有限。美豆指数期价本月运行在950-102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内,受阿根廷天气炒作的利多影响,期价短期内或仍有上行空间,2月期价运行区间上移至1000-1100美分/蒲式耳,建议投资者维持谨慎观望态度或在1050美分/蒲式耳上方逢高轻仓卖出。受阿根廷天气炒作的利多影响,短期内或仍有上行空间,月期价运行区间上移至1000-1100美分/蒲式耳,建议投资者维持谨慎观望态度或在1050美分/蒲式耳上方逢高轻仓卖出。国产豆方面,本月豆一期价持续下跌,月末跌势有所放缓,但后期走势仍受偏空基本面压制,建议期货投资者继续逢高做空远月。现货方面,进口大豆数量增加,新豆陆续上市,今年大豆现货价格走势偏弱,春节前农户销售压力较大,建议采购上随购随用,农户应加大销售力度。豆粕方面,后期国内大豆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豆粕现货供需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豆粕基差可能走弱,整体看来,后期进口大豆成本仍将成为豆粕价格的主导因素,在阿根廷旱情炒作结束之前,后期豆粕价格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建议饲料厂对豆粕采购持逢低买入态度。

 

研究预测部  杨京

 

 

 

食用油

20181月份,国内植物油处于春节前的备货旺季,需求增长库存环比下降,但国内油厂开工率居高不下,供给压力持续存在,加之外盘拖累,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仍以弱为主,整体呈底部区间震荡状态。

一、需求供压同在  豆油区间震荡

2018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底部弱势区间震荡。主要原因:一是本月是春节前备货旺季,需求拉动下油厂豆油库存止长下降,对国内豆油价格形成支撑。二是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正,单周压榨量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油厂豆油库存因此下降缓慢,随着备货期结束,供压再次主导豆油价格。

2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仍以弱为主,期货操作上建议观望,等待油厂压榨利润为负,豆油现货库存有明显下降时再进场买多。现货建议随用随购。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当前全球大豆库存为创纪录高位,美豆出口需求疲软,巴西大豆丰产预期强烈,未来阿根廷天气对大豆单产产量的影响还有待观察,预计后期美豆价格仍将以区间震荡运行为主。二是人民市对美元汇率突破6.4关口,美元继续走弱预期强烈,这将降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并传递到下游豆油和豆粕出厂价。三是春节备货期结束后进入消费淡季,而在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正的情况下,油厂单周压榨量将保持高位,届时豆油现货供给压力将再次主导市场。利多因素有:一是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向下空间有限,目前油厂的套保单是空头主力,而投机资金做空意愿不强逢低进场积极性较高。二是国内植物油供给压力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同时今年极端天气频现,目前国内正在发生的持续低温冻雨天气,让市场联想2008年,而拉尼那大概率出现,也为资金炒作提供了题材。

二、临储菜油出库  菜油供给充裕

20181月份,国内菜油价格再见去年12月的低点,呈弱势震荡反复筑底状态。主要原因:一是2014年所产的定向销售菜油已开始出库,加之每周五对上轮流拍的临储菜油进行拍卖,国内低价菜油供给充裕,资金追涨热情不高。二是菜油成本明确,当期价跌破成本时,资金逢低买入的积极性较高,对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也形成支撑。

2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以弹为主,并有可能见此轮下跌行情的新低。期货建议望为主,主力合约跌破6400/吨并创新低时,可轻仓试多,震荡思维操作。现货建议随用随购,逢低可囤纯国产菜油。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531日前定向销售的2014年产临储菜油将全部出库,加之每周5万吨总量近40万吨的上轮流拍菜油拍卖,上半年销区菜油供给充裕,对沿海地区菜油采购将同比减少。二是1月菜籽到港量充足,预计在50万吨以上,加之当前进口菜籽压榨利润良好,油厂开机较为积极,菜籽周度压榨量保持在10万吨左右,在销区采购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沿海地区菜油压榨企业库存将上升,油厂盘上套保单将增加,也抑制资金追涨热情。利多因素有:一是后期菜粕供应较为充足,而冬季为水产养殖淡季,后期菜粕供应充足将压制菜粕价格,菜粕和菜油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菜油价格受抑将支撑菜油价格。二是目前国内成本最低的菜油是临储菜油,考虑到运输、精炼等费用时,临储菜油生成仓单的成本在6400/吨以上,在价值投资位置明确的情况下,投机资金逢低进场积极较高。三是上半年临储菜油消费殆尽后,2018/19年度国内菜油缺口明显,资金看好菜油长线走势。

三、库存环比上升  棕油走势偏弱

20181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弱势震荡,重心下移。主要原因:一是12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273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马盘走弱带动连棕榈油向下,并表现弱于菜油和豆油。二是由于外盘走势弱于内盘,棕榈油近月进口利润打开,国内贸易商新增买船,国内棕榈油库存环比增长,因此棕榈油现货基差也走弱。

2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以弱为主,并有可能见此轮下跌行情的低点。期货建议观望,现货建议随用随购。分析后势,利空因素有:一是虽然1-3月仍是棕榈油减产周期,但由于弱拉尼娜天气给东南亚棕榈油产区带来了充足的降水,使得马来西亚棕榈油减产周期的产量环比减幅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二是虽然马来西亚暂时停收2018年前三个月的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但由于印度提高植物油进口关税,中国因需求不旺而进口受抑,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情况并不乐观,市场预计1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或将上升至280万吨左右,充足的供应将压制棕榈油价格。三是欧盟议会投票支持去年4月份的一项提议,即更大范围评测生物燃料行业的棕榈油和其他植物油消费情况,旨在阻止2020年之后欧盟的可再生运输燃料目标造成森林砍伐。这些举措将制约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利空棕榈油价格。利多因素有:一是近期极端天气频现,市场担忧主产国因降雨增多导致棕果串供应下降,而每年2月份棕榈油需求即上升,但在4月份前棕榈油还处于生产淡季。日本投资银行野村证券发布的报告称,2018 年第二季度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将降低到 200万吨以下的水平。这将有利于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二是后期棕榈油到港量也将逐渐减少,124度棕榈油到港量在27万吨左右,低于上月的35万吨,224度买货量仅有10万吨左右,预计后期国内棕榈油库存大幅增加的可能比较小。

四、环比增加同比下降  供给高峰期已过       

海关数据显示,201712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61万吨,较11月份的54万吨增加7万吨和13%,较201612月份的76万吨大幅减少15万吨和19.7%20171-12月份我国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量577万吨,较2016年的553万吨增加24万吨,增幅为4.3%。如果考虑棕榈油硬脂进口量,20171-12月份我国植物油进口总量将达到740万吨左右,较2016年的688万吨增加52万吨,增幅为7.6%

其中,201712月我国进口豆油 3.25 万吨,高于上月的 1.61 万吨,但略低于 2016 年同期的 3.67 万吨。2017 年我国累计进口豆油 65.34 万吨,高于 2016 年的 56.02 万吨。2017 12月我国进口菜油5.9万吨,高于上月的4.2万吨,但低于 2016 年同期的6.1万吨。2017 年我国累计进口菜油75.7万吨,高于 2016 年的 70 万吨。2017 12 月我国进口棕榈油 56.7 万吨(其中食用棕榈油 42 万吨、工业用棕榈油 14.7 万吨),高于上月的 54.7 万吨,但较 2016 年同期的 68 万吨减少 11.3 万吨。2017 年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 508 万吨,较 2016 年的 448 万吨增加 60 万吨。

综上所述,节前备货已结束,节后进入需求淡季,届时供给压力将再次主导市场。不过2月春节长假前后,市场多休市,油厂开机时间也大幅减少,在生产正常化之前,供给压力暂时下降。预计行情将继续在底部区间震荡,操作上,期货建议先观望,逢低试多,在具备价值投资之前不可重仓,需防春节长假上提保证金之时的风险。现货仍建议随用随购。

 

研究预测部  陈艳军

 

 

 

 

白糖

国际方面,本月ICE原糖期货受印度和泰国大幅增产的影响,全球过剩量不断上调引发原糖大幅波动,跌势明显。国内方面,本月受原糖下跌、市场增产预期和现货市场偏弱的影响,市场悲观情绪较明显,不断向下探底,月底的中糖协食糖形势分析会稍微提振市场,但缺乏政策指导,郑糖期现价格整体维持弱势运行。

一、全球过剩量上调  国际原糖跌势明显

本月,ICE原糖走出上半月跌势明显,月末见新低后市场从技术超卖水平修正,但随着全球增产确定、食糖过剩量不断上调,整体氛围偏空。截止本月31日,最低13.02美分,最高15.37美分,收盘13.23美分,跌幅12.67%。原糖指数在自18日连续15个交易日增仓,ICE原糖期货总持仓上升至85.1万手的高位水平,投机客净空持仓再创纪录高位。

本月,Kingsman再度上调2017/18全球糖市过剩预期至585万吨,其上次预估全球过剩量为354万吨,上修231万吨,其上调全球过剩预估主要仍是因印度和泰国产量预估较之前有所增加。印度方面,因良好的季风降雨推高甘蔗单产,印度糖厂协会公布的本年度第二次估产中预计该国2017/18榨季糖产量料达到2610万吨,较首次预估高出近4%,在满足消费量的情况下仍会有剩余库存用于出口,增加国际供应压力;泰国方面,泰国甘蔗委员会最新预计2017/18榨季糖产量预计同比增加6.8%-16.5%,至1100-12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18年出口可供应量接近800万吨,同时泰国政府宣布取消国家对砂糖出厂价指导价格、国内销售砂糖定额管理制度,本国价格将可能影响国际贸易流,同时当地价格也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巴西方面,乙醇价格的上涨超过汽油,关注巴西从美国进口乙醇增加可能性是否对18/19榨季乙醇产量形成挤压,巴西新榨季产量仍存在一定的变数。原糖价格经过本月的大幅下跌,基本面利空基本消化,但后期前景仍不看好,若市场仍缺乏利好消息,价格或有再次测试13美分支撑的风险。

二、产区进入开榨生产期  现货供应充裕

本月初,广西91家糖厂全部开榨,2017/18榨季进入全线开榨生产期。由于今年春节晚至,本月进入传统旺季。进入新榨季以来,受当前现货市场供应较为充裕、国际原糖价格下跌以及制糖企业为回笼资金降价销售等因素影响,1月现货市场整体价格走低,如广西现货价格跌破6000/吨,从而刺激了市场采购积极、部分糖厂销售率环比增加,但下游贸易商整体悲观氛围较浓,销售情况表现一般。

产销方面,因春节后移,上月商家备货的启动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现货市场表现出旺季不旺。截至12月底,全国生产食糖232.36万吨,同比上榨季增产2.7万吨,增幅1.16%;销售食糖103.83万吨,同比上榨季减少12.88万吨,减幅11.04%;累计销糖率44.68%,为近六个榨季最低值。1月因春节前的备货,销量稍微有所好转。广西方面,结合产糖率和开工率预计1月广西产量180-190万吨左右,销量上,1月现货市场整体价格走低,价格刺激消费,预计1月广西销量52-57万吨左右;云南方面,新榨季截至125日共开榨糖厂41家,产糖率11.56%1月产量预计30万吨左右,同比基本持平。销量方面,同比有所增加预计销量为15万吨左右。随着后期下游备货高峰期逐渐淡去,采购需求逐步减少,消费依旧抑制糖价。

天气方面,开榨期间的天气因素直接影响我国产区食糖生产进度及产量。本月月末受到强冷空气影响,广西自从25日开始就陷入了低温阴雨天气,这为广西产区前期不容乐观的产糖率以及糖分又蒙上了一层阴影,1月中旬从崇左地区了解的糖分调查来看,新根、宿根蔗甘蔗糖分分别为14.46%14.58%,新根糖分较去年减少0.65个百分点,宿根糖分较去年较少0.63个百分点。湿冷天气也阻碍了广西蔗农的砍蔗进度与积极性,当前蔗区以砍运“双高”任务的区域,后期持续关注砍蔗进度。同时,也应注意正在开榨云南方面的天气状况及霜冻天气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月末的降温将会使甘蔗受到影响,对于18/19榨季的甘蔗苗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宿根蔗的蔗蔸。

三、打击走私继续高压  淀粉糖挤压市场

本月,继2017年缉私高压态势,本月打击走私力度不减。本月共破获三起白糖走私案:温岭石塘边防派出所破获了一起非法运输白糖案,查获非法白糖550吨;江苏盐城公安边防支队破获一起外籍货轮走私白糖案,查获涉嫌走私白糖约800吨和名贵木材10余吨;浙江宁波边防支队联合宁波镇海海关缉私分局在辖区码头查获一起白糖走私案,缴获走私白糖600余吨,抓获涉案人员18人,涉案价值约800余万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走私糖主要集中在内陆销区码头,大都以货轮船运为主,重点关注走私糖的来源——泰国,2017年走私团伙开辟 “泰国-台湾-福建”新路线,台湾作为走私糖中转地,通过台湾再将走私糖送往东南沿海白糖主销区。在利润的驱使下,走私糖补给市场或已成为常态,这部分走私糖也将是影响我国糖价的较大变数,后期持续关注走私糖量以及内陆销区的情况。

淀粉糖方面,替代品果葡糖浆发展势头较猛,目前大部分饮料生产企业使用白糖的量并不大,食糖需求较难体现。本月受原料玉米价格的上涨,华北深加工厂不断提价,最高达到1940/吨。因玉米价格上涨,麦芽糖浆的成本相应增加,致使1月份麦芽糖浆价格盈利出现逐步下滑,厂家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价格也有30-50/吨的上调。同时,因春节前下游的积极采购备货,糖浆销售表现较好,市场甚至出现货源供不应求,在麦芽糖浆成本的支撑下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涨势,主要表现在山东、河南、河北地区,上调幅度达到100-200/吨,最高报价达到2500-2600/,挤压白糖市场的销量。随着节前集中备货逐渐结束,麦芽糖浆的成本压力不减,市场的正常开工,货源供应量充足,上涨空间有限,购销将逐渐转淡。

四、进口量同比下降  降至七年来最低

本月,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12月中国进口食糖13.28万吨,环比下降15.8%12月份进口金额5838.3万美元,环比下降14.4%。截止12月底,2017年我国进口食糖229.05万吨,较去年同比下降25.2%,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下降7.9%,进口量降至七年来最低水平。进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配额外进口关税的上调,保障性措施奏效,同时政府严控配额外自动许可证审批,许可证发放收缩。

综合来看,在全球过剩量不断上调的情况下,国际糖市2017/18榨季增产格局基本明确,未来产量预期乐观,国际原糖将长期处于弱势运行,后期重点关注主产国巴西2018/19榨季产量预估。国内糖市本榨季也进入增产周期,郑糖进入熊市,随着市场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压力逐步显现,郑糖长期将维持偏弱运行。在本月末的食糖产销形式分析会中,更多的是为市场打气鼓劲,缺乏实质性的政策要素指导,所以并为对市场价格形成政策支撑。春节备货工作逐渐进入收尾阶段,节前下游采购需求将逐步减少,供应充裕的前景令空头依然占主动。后期则关注广西、云南天气,霜冻天气是否对新榨季产量产生影响,以及各产区的产糖预估数据。

 

研究预测部  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