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三大品牌
推荐新闻

中国粮油市场2018年11月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 点击次数:3428 信息来源:

11月份,谷物市场总体供应充足,价格普遍平稳。分品种看,小麦市场供应量增加,普麦价格止涨小幅回落。因下游需求疲软,麸皮稳中有跌。本月政策性小麦投放量增多,成交量创本年度新高;玉米市场玉米价格继续稳步上行,与此同时农民卖粮意愿却鲜有提高,捂盘惜售情绪依旧,预期的新粮大量上市仍然没有出现。

11月份,油脂油料市场行情整体下挫。大豆市场,东北新豆上市,农户惜售,下游需求偏弱,现货价格高开高走,临储拍卖成交大豆陆续出库,豆一仓单压力偏大,豆一期价持续走低。国内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扩散,下游需求偏弱,油厂豆粕库存上升,豆粕期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国内油粕价格表现弱于进口大豆价格,油厂榨利由正转负;植物油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大跌20%,马盘棕榈油大跌11%,受此影响,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现年内新低,市场情绪悲观,其中棕榈油领跌国内植物油市场,豆棕和菜棕价差扩大至年内新高。

11月份,棉花市场,国内新棉基本采收完毕,新棉产量预计较去年略降。受下游市场消费低迷影响,期现货价格均呈下行趋势。棉纱价格继续上月跌势,市场悲观氛围日益浓重,企业补库心态趋于谨慎,棉纱、坯布走货缓慢,库存较去年同期上升;白糖市场,受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以及巴西货币雷尔亚继续走弱的影响,国际原糖继续承压震荡下行。受原糖走低影响,郑糖期价也表现较弱,消费淡季表现一般,随着国内主产区开启新榨季后,供应相对充足,糖厂陈糖基本清库,后期新糖价格仍有较大压力。

11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5.43(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上涨了0.86%;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91.42(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下跌了0.42%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市场供应量增加,普麦价格止涨小幅回落;面粉行情因市场需求不旺,整体以稳为主;需求终端疲软,麸皮稳中有跌;政策性小麦投放量增多,成交量创本年度新高;美元高位运行,美麦出口前景不乐观震荡向下。

一、市场供应量增加  普麦价格止涨小幅回落

进入十一月,小麦价格延续十月的节奏持续稳步上涨,华北地区一些制粉企业挂牌价突破2700/吨,中旬以后小麦价格开始止涨趋稳,月底有小幅回调,整个十一月的行情也印证了笔者在10月底的预测。月初麦价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市场上优质粮源较少,贸易商和农民惜售,出库意愿不强;加上制粉企业开工率有所提高,对小麦需求量增加,在粮源相对有限的市场状况下,制粉企业只能提高挂牌价吸引到厂量。后期小麦价格趋稳小幅回调的原因有四:1、前期企业竞拍的托市小麦陆续到厂,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买粮的局面;2、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会投放量增加,可供企业选择的粮源变多,成交量大幅增加,创本年度新高,企业的采购重心开始向政策性小麦交易倾斜,天花板效应逐渐凸显;3、国家加大政策性小麦的投放量使得市场对普麦后市上涨预期减弱,贸易商出库积极性增强,市场粮源增加;4、面粉走货不畅,企业开工率下降,对小麦的采购需求减弱。据了解,十一月底,河北邯郸地区小麦进厂价为2550/吨,河南新乡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540/吨,山东菏泽地区为2540/吨。华北地区小麦价格与月初相比几乎持平,但于月中最高点相比下调60/吨左右;安徽宿州州地区2480/吨,江苏徐州地区价格为2500/吨,苏皖地区小麦价格相对于月初有明显上涨,自月中价格高位回调幅度相对华北地区小,主要是由于苏皖地区质优小麦数量有限,以及政策性小麦到厂价对当地麦价形成支撑。预计十二月份小麦主流价格将围绕政策性小麦到厂价小幅波动,华北地区小麦进厂主流价格将维持在2520-2580/吨,苏皖地区小麦进厂主流价格将维持在2440-2520/吨运行。优质优价在今年的小麦市场上将得到充分体现,小麦价格因品质良莠不齐差别较大,质优小麦后市依旧可期。

11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今年的公布时间比往年都要晚,市场对于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不变或者下调已经有了心理预期,所以这一政策的落地并未对市场造成大的影响。但同时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国家对供给侧改革和“去库存”的坚决,国家为加快“去库存”是否会再次下调政策性小麦销售底价将成为小麦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优质麦十一月份整体维持稳中有涨态势,月底跟随普跑脚步小幅回调。据了解,十一月底山东菏泽地区济南17 优质小麦进厂价格为2700 /吨,潍坊地区为2710/吨,河南郑州地区郑麦366 优质小麦进厂价格为2700/吨,新乡地区为2700/吨;河北石家庄地区藁优2018 优质小麦进厂价格为2700 /吨,较月中价格高点回调20/吨左右,与月初基本持平,涨跌互现,个别地区有10-20/吨的小幅波动。优质麦由于市场粮源相对较少,市场化程度高,价格较为坚挺,整体以稳中有涨的态势运行,预计后市优质麦将继续维持稳中有涨态势。

二、面粉因市场需求不旺以稳为主  需求终端疲软麸皮稳中有跌

面粉市场产能过剩的状况是制约面粉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加上市场需求不旺,虽然月底面粉走货速度有所加快,但制粉企业大多以销定产,行业整体开机率较月初有所下降,由于小麦价格不断上涨,面粉、麸皮下游走货不畅,制粉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对面粉挺价意愿强烈,价格以稳为主。据了解,十一月底河南郑州地区60粉出厂价格为3120 /吨,河北石家庄地区为3040 /吨,京津地区为3100/吨,山东德州地区为3040/吨,与月初价格基本持平,个别地区略有涨跌。预计十二月上旬面粉价格将以稳为主,下旬价格将稳中有涨,上涨幅度有限。

十月份麸皮表现抢眼,价格整体走强,月底有止涨企稳迹象,随后开始回落,十一月份,麸皮整体稳中下跌。据了解,十一月底江苏徐州麸皮出厂价为1460/吨,与月初持平;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1360/吨,河南郑州地区为1430 /吨,山东济宁地区为1420/吨,安徽宿州地区为1440/吨,较月初有10-100/吨的下跌。本月麸皮持续走弱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终端疲软,非洲猪瘟对养殖业的打击比想象中更为严重,跟多知名的养殖业也都在艰难度日。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低,虽然玉米价格依旧坚挺,也无法带动麸皮走高。加上南方水产业进入淡季,饲料加工企业对麸皮的备货并不积极。后市麸皮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十二月份将以稳为主。

三、政策性小麦投放量增多  成交量创本年度新高

国家从1121日开始增加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会投放数量,从原来的220万吨左右增加到300万吨,成交量大幅增加,创本年度新高。十一月份共举行国家临储小麦交易会四次,共投放小麦1037.62万吨,成交154.25万吨,成交率为14.87%,其中与21日的成交数量为51.57万吨,占了总成交量的三分之一;本月周均投放量为259.40万吨,较上月增加45.13万吨;周均成交量为38.56万吨,较上月增加22.04万吨,月环比增加133.41%2016年产小麦成交量最多,占总成交量的51.37%,河南省在1121日的成交量不升反降主要就是因为其2016年产小麦投放量没有增加反而有小幅缩减。2017年产小麦成交率依旧较低,虽然2017年产小麦质量不错,但三等销售底价为2410/吨,加上出库费、运费等到厂价甚至高于新季小麦,企业的采购热情不高。十二月份随着市场上新季小麦的不断消耗,质优小麦数量有限,小麦价格将较为坚挺,制粉企业采购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积极性增加,交易会成交量将进入稳步回升阶段,下旬随着市场上出库数量增多有所回落,后期国家是否会为去库存颁布新规值得关注。

市场认为,随着新小麦价格与临储小麦到厂成本的接轨,预计拍卖小麦成交状况将会继续趋向好转,政策性小麦“去库存”或会迎来新的机会。 

四、美元高位运行  美麦出口前景不乐观震荡向下

美元持续高位运行,十一月中旬更是创出20176月份以来新高,美麦出口阻力加大。加上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小麦市场无疑已是全球头号出口国,在小麦出口上是美国的竞争者,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美麦走势。近期俄罗斯小麦出口量的增加俄罗斯农业咨询机构SovEcon2018/19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预测数据从早先的3420万吨上调到3470万吨,对国际小麦形成利空,美麦出口前景不乐观,美麦期价十一月震荡走低。

十一月份普麦价格受市场粮源的供应量变化影响,在持续走高后小幅回落,制粉企业开工率普遍下降,对小麦采购积极性减弱。预计十二月份小麦主流价格将围绕政策性小麦到厂价小幅波动,华北地区小麦进厂主流价格将维持在2520-2580/吨,苏皖地区小麦进厂主流价格将维持在2440-2520/吨运行,质优小麦后市依旧可期;优质小麦将继续保持坚挺,呈现稳中有涨态势;面粉消费虽然进入了传统旺季,但在面粉市场产能过剩的大环境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之前,面粉价格将依旧以稳为主,预计十二月份面粉将持续趋稳后小幅上涨;麸皮需求终端将持续低迷,但因供应量减少,加上玉米近期上涨势头不减,预计十二月上旬将止跌企稳,围绕月底价格小幅波动,下旬会因供应量增多出现小幅回调。后期多关注国家为进一步去库存而做出的政策倾斜,以及贸易商在年末的出库意愿。

研究预测部  李林云

 

 

 

 

玉米

11月,全国玉米价格继续稳步上行,与此同时农民卖粮意愿却鲜有提高,捂盘惜售情绪依旧,预期的新粮大量上市仍然没有出现。各地粮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北港现货价格更是冲上1900/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00/吨以上。从目前形势看预计12月中上旬惜售情况难有改观,但深加工企业盈利已经受到显著影响,进一步提价空间同样有限,因此本轮购销方博弈可能在12月下旬出现变化。

一、收购进度慢,价格表现强

截至112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1878万吨,同比减少267万吨。11月本应是传统购销旺季,但今年严重的惜售情绪令收购进度明显偏慢,出现了农户期望超出市场行情,贸易商没有利润不愿收货的现象。用粮企业不得不提前使用自己前期拍下的陈粮储备,而厂门到货的减少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综合导致玉米价格继续走高。

东北方面,多数农户强烈看涨后期玉米价格,惜售情绪较强,新粮上市量也非常有限,推升市场价格,目前黑龙江二等新粮主流收购价报1560-1760/吨,较上月上涨30-50/吨。华北地区售粮主体同样看好后市,但由于土地有限华北种植以小散为主,且区内农户更多通过打工等渠道赚钱,对于农产品期望相对有限,因此惜售情况不及东北,上量尚可价格涨幅小于东北,基层二等玉米折干收购价报1810-1930/吨,较上月上涨30/吨左右。

二、利润倒挂北粮南运受阻

由于东北粮价持续攀升,北方港口价格已经达到1900-1940/吨的水平,而南港价格基本在2000-2020/吨之间徘徊,粗略核算发运南港理论亏损20-40/吨。受此影响北粮下海量持续减少,北港库存持续攀升,而南港走货不旺库存同样较高。根据当前黑龙江1700的新粮集粮成本计算,保守估计发运到华北价格基本在2000/吨以上,同样超出当地玉米价格,因此华北地区除饲料企业由于质量要求仍然发运东北玉米外,深加工企业更多选择就近集粮以及消耗自身前期拍卖的陈粮为主。

三、淀粉企业盈利有所回落

11月份,东北地区由于阶段性粮源偏紧,企业不得不提价收购,截至1127日,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集中在1640-1850/吨,较上月上涨40-180/吨不等,其中在中粮公主岭、黄龙公司的带动下,公主岭地区收购价格上涨最快,以180/吨的月涨幅领涨全东北。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月中出现反复,但总体依然维持上涨状态,月底收购价格集中在1968-2080/吨较上月上涨30-70/吨左右。

受原料成本持续上涨,下游走货有限,产品进一步提价受阻影响,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有所下滑,截止1123日,东北、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分别为88%78%,分别较上月下跌1%5%,河北开机率61%与上月基本持平。截止1128日,黑龙江、吉林淀粉价格报2350/吨,均较上月持平,而华北地区淀粉价格同样表现一般,河北报2630/吨,与上月持平;山东报2670/吨,较上月上涨20/吨。淀粉行业加工利润受到挤压,据有关方面统计,山东淀粉厂的利润只有9.5/吨,而黑吉辽三省淀粉厂的利润则分别是46/吨、28.8/吨、38/吨,企业缺乏进一步涨价收购的动力。

四、非洲猪瘟影响下降

8月初以来,中国各地已经报告出现70多例猪流感事件,但目前非洲猪瘟仍处于散户点发状态,并且在各方努力下,相关区域疫情也得到了控制没有扩散,部分地区已经解禁运输。价格方面,11月以来,猪价整体以跌为主,从月初的6.8/斤逐步回落至月底的6.1/斤,累计下跌超10%。但临近月底全国范围内疫情发生频率降低,猪价已出现止跌态势。而随着天气转冷和元旦等节日临近,猪肉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并且由于猪瘟影响我国已经扑杀了60万头猪,生猪存栏持续降低,年底猪肉供应趋紧,猪肉价格有望回升。

五、中美贸易谈判存在缓和可能

18年对进口美国高粱加征关税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可谓几起几落,农产品进口相关的从业人员可谓饱受折磨,如今中美贸易战可能随着即将到来的G20中美首脑会面而迎来转机。如果中美和解,那么国产玉米的市场蛋糕将受到一定的冲击,我们判断进口玉米配额制度应该短时期不会改变,对于玉米的冲击将主要体现在进口高粱、DDGS等玉米替代品的涌入,会给当前火热的国内玉米市场带来一丝凉意。当然贸易战能否缓解仍然有待观察,如果继续摩擦,那么沿海港口和南方用粮企业只能接受北港高价玉米南下,有利于玉米价格继续走强。

六、期货走势略显迷茫

11月份,玉米主力1905合约走势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月中最高冲至2028/吨高点,最低回落至1943/吨,截止1128日报收于1972/吨,较上月下跌28/吨,跌幅1.4%。本月虽然现货市场表现依然强势,但期货市场看多心态已经出现变化,一方面接近2000/吨的玉米价格使得做多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下游企业利润已经受到高价玉米冲击,提价收购空间受限。因此期货市场参与方已经不敢贸然做多。

外盘方面,截止1127日,CBOT美国玉米3月合约报363美分/蒲式耳,较上月下跌7.2美分/蒲式耳,跌幅1.92%1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65美元/吨,合人民币1146/吨;进口玉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131/吨,较上月微跌23/吨,由于关税调整当前价格比去年同期涨545/吨。

综上所述,往年11月底到12月初是东北玉米集中上市高峰,但目前已经进入11月下旬,集中上市的苗头仍未显现,在减产、惜售和种植成本提升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农民惜售理由充足,但当前逼近2000/吨的到厂价格已经大幅压缩用粮企业的产品利润,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玉米需求,在此背景下如果贸易摩擦出现实质性缓和,玉米替代品进口增加,可能导致12月国内玉米价格出现拐点。

研究预测部 王向博

 

 

大 豆

11月中美贸易战持续,美豆出口依然疲软,但市场对月底G20峰会期间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预期较强,美豆期价宽幅震荡,价格重心上移。国内方面,东北新豆上市,农户惜售,下游需求偏弱,现货价格高开高走,临储拍卖成交大豆陆续出库,豆一仓单压力偏大,豆一期价持续走低。国内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扩散,下游需求偏弱,油厂豆粕库存上升,豆粕期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国内油粕价格表现弱于进口大豆价格,油厂榨利由正转负。

 

一、贸易战情绪左右市场 美豆震荡上涨

11月中美贸易战持续,美豆出口数据依旧疲弱,但11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话使得中美贸易战出现转机,美豆期价震荡上涨,CBOT市场大豆期价本月反弹,月末CBOT美豆指数运行在9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附近。

利多方面来自中美贸易战出现缓和的迹象。11月初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通电话表示要进行贸易谈判,11月中美两国就贸易摩擦相关问题进行了磋商,月底的G20峰会上两国领导人将会进行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美贸易谈判结果持乐观态度,并屡次在推特上发表类似观点。受此影响,美国大豆期现货价格在850美分/蒲式耳的底部支撑较大。

利空方面来自偏空的美国大豆供需数据,以及南美大豆播种顺利。一是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数据偏空,11月的USDA报告将美国大豆出口预测值调低至19亿蒲式耳,低于10月份预测的20.60亿蒲式耳。同比减少1.6亿蒲式耳,由于出口减少、压榨量略增,报告将大豆期末库存数据调增7000万蒲式耳至9.55亿蒲式耳。二是中国持续缺席美国大豆市场,美豆出口销售和检验数据大幅低于往年同期。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报告显示,截至1122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10.5万吨,上周为107万吨,去年同期为172.4万吨。迄今为止,2018/19年度(始于91日)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总量为1215.2万吨,上年同期2105.4万吨,同比减少42.3%。二是南美大豆播种顺利,奠定大豆丰产基础。巴西大豆播种进程顺利,巴西农业咨询机构AgRural公司表示,2018/19年度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到89%,高于历史均值78%。今年巴西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358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报告称,截至1121日,阿根廷2018/19年度大豆播种工作完成29.6%,高于一周前的21.7%

天气方面,全球天气模式仍为厄尔尼诺预警状态,澳大利亚气象局11月20日最新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报告显示,该局预计2018年底前发生厄尔尼诺天气的概率为70%,是正常概率的两倍。到2019年2月,该局的8个国际气候模型中的2个模型数值将会跌至厄尔尼诺以下。

资金方面,11月资产管理机构在CBOT市场豆类品种上的持仓变化出现分化,截至11月20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微幅减持大豆的多头头寸,大幅减持豆粕和豆油的多头头寸。11月公布的3次持仓报告中,资金2次减持了大豆和豆油的多头头寸,连续3次减持豆粕的多头头寸,大豆和豆油净头寸为净空,豆粕净多头寸月环比继续下降。基金持仓的月度变化说明基金对豆类期价的态度整体偏空。

综合看来,在中美贸易战持续的背景之下,9-11月中国主动减少进口美豆,令全球大豆贸易量萎缩,在美豆丰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全球大豆供需尤其是美豆供需将会维持宽松格局,南美大豆播种进程顺利,市场对后期全球大豆供需转向宽松的预期较强。尽管中美贸易纠纷肯能在11月底G20中美首脑会晤后得到缓解,美国大豆出口增加将会提振美国大豆价格,但难以改变全球大豆供需宽松的格局,大豆价格的上行空间有限。后期市场应重点关注南美大豆生长期的产区天气。目前来看,全球厄尔尼诺天气大概率发生的情况下,南美大豆生长期出现大规模天气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技术面上,美豆指数本月运行在858-912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内,月末期价收在900美分/蒲式耳附近,短期内期价或运行在820-93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内,贸易战情绪继续左右市场短期价格走势,建议投资者区间内波段交易,也可在G20峰会结果落地后逢高沽空。

 

二、现货高开后稳定 豆一期价重回跌势

本月,连豆一期价持续走低,持仓量月环比下降,中美贸易战或在月底缓和,豆一期价承压下行,临储拍卖成交大豆陆续出库,豆一注册仓单数量维持高位。现货方面,东北新豆集中上市,农户惜售但下游需求较弱,现货购销僵持,大豆价格高开后维持平稳。

本月东北新豆集中上市,受减产和种植成本上升的影响,农户惜售情绪严重,但下游需求表现较弱。国产大豆现货价格月环比持平。本月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37003800/吨,油用豆收购价格35603680/吨,月环比持平,关内大豆价格在前期快速上涨后本月价格继续回落。后市看来,利空一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月底的G20峰会上可能就贸易问题达成阶段性协议,后期国内大豆供需缺口将不会出现。二是本轮临储拍卖成交大豆陆续出库,本轮拍卖时间从6月至10月底,累计成交200万吨,随着临储大豆的陆续出库,国产大豆的政策性供应持续增加。三是受美元升值影响,俄罗斯卢布明显贬值,我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成本下降,进口数量同比明显增加,令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供应增加。利多一是国产豆新作供应减少,尽管国家加大大豆种植补贴力度,但补贴出台时间过晚,导致2018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加之9月初黑龙江大豆产区出现霜冻天气,今年东北大豆产量将会同比下降,同时今年关内大豆产量也明显下滑,全国性的大豆减产已成为定局。

政策方面,117日黑龙江公布了今年黑龙江地区关注大豆及玉米的相关补贴信息,根据今年的计划安排大都不补贴每亩320元,而玉米补贴25元。政策引导农民种植大豆的意图非常明显

期货方面,豆一期价持续下跌,受到国内油粕价格下跌和蛋白厂价格下调的利空影响,期价维持空头趋势,在G20峰会结果明确之前,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现货方面,大豆现货价格涨势出现回调迹象,建议采购上维持随购随用,农户分批销售大豆,以分散价格风险。

 

三、油粕价格下跌 国内油厂压榨亏损

本月在中美贸易战可能缓和的利空影响下,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持续下跌,价格重心下移。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31803300/吨,价格月环比下跌300-320/吨。期货合约月跌幅为110-250/吨,受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影响,近月合约跌幅较大。受到油厂豆粕库存上升和现货价格疲软的影响,豆粕基差走弱。本月国内油粕期现货价格均大幅下跌,进口大豆成本仅仅小幅下降,油厂压榨收益月环比明显下降,榨利由正转负。

大豆进口方面,11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500-3520/吨,月环比下跌30-50/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预计11月大豆到港量为630万吨,加之11月末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处于超过900万吨的历史高位,12月国内进口豆供应充足,但12月开始进口大豆到港量将会明显下降。需求方面表现偏弱,10月生猪、母猪存栏继续同比继续下降。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10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量较9月份增加0.1%、较201710月份减少1.8%201810月份400个监测县能繁母猪存栏较9月份减少1.2%、较201710月份减少5.9%。受非洲猪瘟持续扩散导致国内禁止生猪跨区域运输的影响,国内生猪价格11月出现分化,生猪调入省养殖效益良好,而生猪调出省持续位于亏损阶段,预计全国性的生猪去库存仍将持续。11月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仍在扩散,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豆粕的饲用需求偏弱,但供应是否出现大的变化将会是影响行情走势的关键。总体看来,12月后进口大豆到港同比下降,而生猪养殖需求环比持平或小幅下降,豆粕供需将从宽松转向偏紧格局,受中美贸易战常态化的影响,远月国内豆粕价格支撑较强。建议11月企业豆粕采购上适当逢大幅下跌适当增加现货库存,也可逢低买入远月基差。

 

四、10月大豆进口同比增加 环比下降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692万吨,比上年同期的585万吨增加18%,不过比9月份的进口量801万吨减少13.6%1-10月大豆进口量为7693万吨,低于上年同期的7730万吨。分月来看,在1月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之后,2-4月大豆进口量持续同比下降,5-8月大豆进口同比增加,9月大豆进口同比下降,而10月大豆进口同比增加。

综合看来,在中美贸易战持续的背景之下,9-11月中国主动减少进口美豆,令全球大豆贸易量萎缩,在美豆丰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全球大豆供需尤其是美豆供需将会维持宽松格局,南美大豆播种进程顺利,市场对后期全球大豆供需转向宽松的预期较强。尽管中美贸易纠纷肯能在11月底G20中美首脑会晤后得到缓解,美国大豆出口增加将会提振美国大豆价格,但难以改变全球大豆供需宽松的格局,大豆价格的上行空间有限。后期市场应重点关注南美大豆生长期的产区天气。目前来看,全球厄尔尼诺天气大概率发生的情况下,南美大豆生长期出现大规模天气灾害的可能性较小。美豆指数本月运行在858-912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内,月末期价收在900美分/蒲式耳附近,短期内期价或运行在820-93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内,贸易战情绪继续左右市场短期价格走势,建议投资者区间内波段交易,也可在G20峰会结果落地后逢高沽空。国产豆方面,豆一期价持续下跌,受到国内油粕价格下跌和蛋白厂价格下调的利空影响,期价维持空头趋势,在G20峰会结果明确之前,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现货方面,大豆现货价格涨势出现回调迹象,建议采购上维持随购随用,农户分批销售大豆,以分散价格风险。豆粕方面,12月后进口大豆到港同比下降,而生猪养殖需求环比持平或小幅下降,豆粕供需将从宽松转向偏紧格局,受中美贸易战常态化的影响,远月国内豆粕价格支撑较强。建议11月企业豆粕采购上适当逢大幅下跌适当增加现货库存,也可逢低买入远月基差。

研究预测部  杨京

 

 

食用油

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大跌20%,马盘棕榈油大跌11%,受此影响,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在年内新低,市场情绪悲观,其中棕榈油领跌国内植物油市场,豆棕和菜棕价差扩大至年内新高。不过,下旬元旦春节备货开始启动,现货市场成交有所好转,现货基差也有所上升,国内植物油止跌启稳迹象明显。

一、利空因素叠加  豆油价见新低

1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月初急跌后,中旬止跌趋稳,下旬小幅回升,整体价格重心下移。主要原因,一是月初中美两国领导人直接电话沟通,市场判断中美贸易战缓和,加之国内豆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连豆油期价跌破重要支撑关口。二是国际原油持续大幅下跌,利空国际植物油价格,并传递到国内市场,使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见年内新低。不过下旬因双节备货开始,国内豆油进入去库存周期,现货基差回升,空头回补豆油价格止跌趋稳。

12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筑底,期货操作上建议逢低轻仓试多,注意止盈,现货仍随用随购为主。分析后势,利空因素有:一是国际市场大豆丰产和棕榈油主产国库存环比上升是即定事实,国际市场棕榈油和豆油需互相竞价来取得市场份额,因此国际市场植物油上行乏力,抑制国内豆油反弹空间。二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在今年3月下旬就开始打响,为大豆压榨企业提供了较长时间的准备期,因此,四季度大豆进口量虽然低于去年同期,但高于市场 预期,国内大豆供给在12月底前都较为充裕,油厂开机率下降缓慢,国内豆油去库存也缓慢,延迟了国内豆油价格因库存压力减轻而向上的时间点。三是目前国内商品市场空头气氛深厚,也影响资金进场买多积极性。后期利多因素有:一是由于近本月国内豆油和豆粕持续下跌,当前国内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已到盈亏边缘,成本将对后期豆油价格将形成支撑,加之未来两至三个月国内大豆供给偏紧,油厂压榨量将下降,油厂挺价意愿将增强。二是2012年以来,国内豆油价格持续走弱,国内油粕比不断创历史新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对豆粕的需求增速大于对豆油的需求增速,导致国内豆油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今年一系列针对豆粕政策的出台,将导致国内豆粕需求增速放缓,甚至同比下降,这将导致国内进口大豆需求同比大幅下降,国内豆油新增供应量同比大幅下降,因此,长期看国内豆油将进入去库存周期,201811月豆油库存可能是未来一两年的高点。

二、菜油库存充裕  去库存点延后

11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先抑后扬,期现货价格见近年内新低。主要原因,一是1-10月份我国菜油进口量同比增加55%,加上定向销售和竞价销售的临储菜油,国内菜油供给充裕,库存一直处于历史高位,期盘上套保压力也一直存在。二是国内外植物油全线下跌,拖累菜油跟盘向下。不过,由于基本面好于豆油和棕榈油,菜油整体走势强于豆油和棕榈油,11月菜豆和菜棕价差均呈扩大态势。

12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仍将弱势震荡,并有见新低的可能。期货操作上建议先观望,见新低后可抢反弹。现货仍建议随用随购为主。分析后势,利空因素有:一是2017年数据显示,全球菜油产量2835万吨,其中用于生物柴油672万吨,占比23.7%,是三大植物油中用于生物柴油占比最高的品种(豆油占比17.4%,棕榈油占比8.5%)。10-11月国际市场原油累计跌幅近33%,直接影响国际市场菜油的工业需求,影响国际市场菜油的供需基本面。也导致11月国际市场菜油跌幅大于国内菜油跌幅,明年1-4月进口菜油到港成本较菜油1905合约已给出套利空间,这将打压国内菜油价格。二是当前国内菜油商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目前有近3万张的菜油仓单,菜油1901合约面临近30万吨的交割压力,这将继续压制国内菜油价格。利多因素有:一是气温下降,国内水产养殖进入淡季,菜粕需求也进入淡季,而中国政府取消对印度油粕的进口禁令,未来印度将与加拿大竞争中国菜粕市场份额,利空菜粕期现价格,而菜粕价格与菜油价格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菜粕价格走弱将支撑菜油出厂成本。二是目前国产菜籽榨油成本在万元以上,市场流通的菜油主要是进口菜油和进口菜籽榨油,由于国内菜油和菜粕近一个半月的持续下跌,当前进口菜籽压榨已连三周亏损,这将抑制油厂进口菜籽积极性,也的支撑进口菜籽榨油的出厂成本

三、产地压力继续  棕油领跌市场

11月份,国内棕榈油主力合约大跌近11%,领跌国内植物油市场,豆棕和菜棕价差也都扩大至一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期价持续大幅下跌,市场担心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的需求,加之主产国棕榈油出口疲弱库存继续环比上升,产是卖压持续存在,利空因素叠加,造成马盘棕榈油大跌,单月跌幅近12%,并传递至国内棕榈油期现货市场。

12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以弱为主,仍有见新低的可能。期货操作上建议观望为主。现货建议随用随购为主。利空因为主:一是由于需求不旺,主产国棕榈油库存将继续环比上升,预计到12月底主产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库存合计将超过800万吨,主产地的卖压将持续存在。二是以印度在大幅提高棕榈油进口关税后,目前没有下调关税的可能,在高关税下棕榈油进口到印度的成本已无竞争优势,这将继续抑制印度对棕榈油的需求。此外,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也给棕榈油的工业需求蒙上阴影。在库存环比上升而需求不振的作用下,主产国销售压力仍在,价格仍有向下空间。三是为抢占市场,全球最大棕榈油出产国印尼将棕榈油出口关税由过去的50美元/吨下调为零,以提振棕榈油出口,这将不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关反映到马盘国,再传递到国内棕榈油期现货市场。利多因素有:一是在经历连续七周的下跌后,国际原油价格较高点累计下跌近33%,有技术性反弹需求。二是马来西亚种植与原产业部长称,马来西亚政府已经批准实施 B10 生物燃料最低掺混标准,并于 12 1 日起实行,目前马来西亚加油站使用 B7 生物燃料。如果在运输行业实施 B10 生物柴油项目,马来西亚政府将节省约 1070 万令吉/年,该项目每年将使用约 76 万吨棕榈油。这将利多国际市场棕榈油长线需求。

四、进口量同比增加   油脂仍处高库存     

海关数据显示,海关数据显示,10 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47.1 万吨,低于上月的 58.2 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493万吨(不含棕榈油硬脂),较去年同期463万吨的进口量增加30万吨,增幅为6.5%。其中,10月我国菜油进口1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128.8%1-10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10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5.6%10月我国进口棕榈油2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4.3%1-10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276万吨(不含棕榈油硬脂),同比增长2.6%10月我国进口豆油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11%1-10我国累计进口豆油44万吨,同比降低27.5%。菜油、棕榈油同比进口量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进口有利润,但当前国内油脂库存水平偏高,油脂价格处于多年低位,后期进口需求或减少。

综上所述,12月进入双节前的植物油备货旺季,现货需求好转有助于行情止跌回升,但在国际原油价格和马盘棕榈油期价见底之前,国内植物油不敢轻言见底。因此,期货操作建议先观望,在国际原油和马盘棕榈油均给出明确的反转信号后,开始轻仓试多,现货仍建议随用随购为主。

 

研究预测部  陈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