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三大品牌
推荐新闻

中国粮油市场2017年11月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0日 点击次数:1834 信息来源:
11月份,国内谷物市场稳中有涨。分品种看,因制粉企业开工率提高,小麦进入需求旺季,新麦价格接轨陈麦价格,市场价格重心上移,不过今年新麦数量、质量好于去年,偏供应相对宽松,向上空间有限玉米市场方面,由于华北黄淮地区玉米质量低于去年,加之深加工企业的积极采购,以及年度供需缺口导致市场心态偏多,东北玉米价格高开高走,在集中上市期逆势走强
11月份,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继续弱势运行。分品种看,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偏空,美豆丰产压力继续存在;国内东北大豆批量上市,国产大豆供应增加,黄淮地区所产大豆价格受压下行。植物油方面,国内豆油商业库存压力只增不减,2014年产临储菜油开如定向销售,加之受马盘棕榈油期价大幅下跌的拖累,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结束10月份以来的反弹走势,在中旬再次调头向下,其中豆油基本面最差,领跌植物油市场,见五个月来的低点。
10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5.84(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上涨了0.18%;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93.52(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跌了0.04%。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小麦因供需状况偏紧价格持续上涨;面粉价格保持稳定;麸皮行情因需求不旺较月初略有下行;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成交回暖,进口小麦交易仍清淡;因供应充足美麦低位震荡,进口小麦同比增加明显。
一、小麦价格持续上涨 新陈小麦价格逐步接轨
十一月份小麦价格依旧维持偏强运行态势,新陈小麦价格逐渐接轨。主要是由于:1、今年新季小麦上市后高开高走,各市场主体均积极入市收购,价格很快涨到了最低收购价附近,收购成本普遍较高,加上近期小麦价格涨势喜人及对小麦后期行情上涨的预期,存粮待沽者也较上年有所增加。2、区域供需不平衡,尤其是华北地区小麦供不应求,企业批量采购小麦难度较大。3、近期制粉企业开工率整体走高,原粮需求增加。4、市场粮源偏紧,为确保生产,制粉企业加大了对政策性小麦的采购力度,其销售底价支撑新麦价格不断向陈麦靠拢。据了解,十一月下旬华北地区容重在770g/l-790g/l、水分13%以内的新季小麦进厂主流价格在2620-2640元/吨;苏皖、湖北地区新季小麦进厂价在2580元/吨左右,价格相对华北产区相对稳定,供需格局是造成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普麦表现突出,后期行情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十二月上旬普麦价格小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1、政策性小麦质量欠佳,制粉企业加大拍卖粮的采购力度更多以补充新麦需求缺口的形式存在,企业采购依旧更倾向于新麦。2、贸易商对后市普遍看好,近期批量出货的可能性不大。3、政策性小麦交易状况转好,迎来小麦去库存的新契机,国家暂时不会增加16年产小麦的投放数量和区域。同时新麦价格也将遇天花板,每周一次的政策性小麦交易会将有效制约新麦价格。加上今年新麦数量、质量好于去年,偏供应相对宽松,小麦价格将小幅走高后趋稳,建议贸易商可以将质量相对偏差的小麦择机出售,减少存储成本。
相对普麦的坚挺,优质麦表现相对低调,但也处于稳中略涨态势。据了解,藁优2018河北石家庄地区进厂价为2870元/吨左右,新麦26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为2860元/吨左右,济南17山东济宁地区进厂价为2880元/吨左右,西农979在河南地区走货慢,价格比普麦略高,河南郑州进厂价在2650元/吨左右。十一月份普麦持续走高,优普价差继续缩小。但市场对优质麦后市行情普遍看好,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现象明显。随着优质麦不断消耗、市场上供应偏紧情况的出现,预计优质麦价格有望继续上涨,普麦价格将在高位趋稳,优普价差将有所扩大。
11月16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话题进行协商座谈。陈锡文建议从明年夏粮和早稻上市开始取消主产区的麦、稻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按生产成本加补贴的办法,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201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政策已经出台,进行变动过的可能性比较小,加上小麦、稻谷是我国重要口粮,明年直接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势在必行。
二、面粉价格保持稳定  麸皮小幅下跌
面粉在十一月份表现平平,价格保持稳定,监测显示,十一月底,华北地区面粉出厂价在3170-3220/吨;苏皖地区面粉出厂价在3160/吨左右,与月初基本持平。面粉行情平稳主要是由于:1、下游经销商前期备货充足,面粉在没有节日提振的情况下进入了消费的平稳期。2、面粉市场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制粉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提价始终保持谨慎态度。预计十二月份面粉行情仍将以稳为主。
十一月麸皮小幅下跌,主要是因为企业开工率维持稳定,麸皮供应充足;随着天气转冷,水产养殖进入淡季,水产饲料的需求减少。养殖业不景气,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饲料企业放缓了对麸皮等原料的采购,需求不旺拖累麸皮行情走弱。玉米、豆粕价格坚挺,节节攀升,养殖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后期麸皮作为豆粕、玉米的替代品,需求或将增加。预计十二月上旬麸皮将呈现稳中略涨态势。
三、政策性小麦交易持续回暖 进口小麦交易持续清淡
十一月随着新季小麦价格的上涨,新陈小麦价格逐步接轨,制粉企业参与临储拍卖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成交量明显增加。本月四次国家临储小麦交易会共投放小麦800.12万吨,成交80.38万吨,成交率为10.05%;周均投放量为200.03万吨,较上月减少1.21万吨;周均成交量为20.09万吨,月环比增加286.15%。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产区表现较为突出,新季小麦价格节节攀升使得政策性小麦交易持续回暖,新季小麦几乎没有下行空间,预计十二月份国家临储小麦交易状况将进一步好转,但随着新买价格高位趋稳,贸易小麦出库量会有所增多,制约政策性小麦成交增量有限。
国家临储进口小麦交易依旧清淡,周均成交量仅为0.37万吨,较上月减少0.12万吨;受到市场需求的提振,跨省移库小麦交易会也热度不减,十一月份五次国家跨省移库小麦交易会成交量为26.14万吨,随着投放量的减少,成交数量也有所回落,。
四、全球小麦供应充足 美麦持续走低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十一月月度报告,预计2017/18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52亿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80万吨,原因是俄罗斯小麦产量超过预期。预计俄罗斯小麦产量为830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50万吨。同时预计2017/18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库存增幅主要反映在中国库存预期的增加。
由于全球小麦供应过剩,美麦价格有所下跌,国内小麦价格又持续增长,国内外小麦价差持续扩大。截至11月底,2017/18年度美国软红冬麦到港完税价与广州港国产红麦平均价差达到997/吨,较月初平均价差929/吨扩大68/吨。美国硬红冬麦到港完税价与广州港国产小麦平均价差达到1229/吨,较月初平均价差1194/吨扩大35/吨。进口小麦同比增加明显,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份中国进口小麦39.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9.32%。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11.1万吨,同比增加51.65%;从美国进口17.6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6.02%;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18万吨,同比减少26.4%。从加拿大进口8.94万吨,同比增加47.9%;从俄罗斯进口0.38万吨,这是今年第三次从俄罗斯进口小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0%。2017年1月至10月份中国进口小麦395.99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26.78%。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180.22万吨,同比增加42.1%;从美国进口154.41万吨,同比增加94.79%;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4.07万吨,同比减少10.54%。从加拿大进口36.48万吨,同比减少54.05%;从俄罗斯进口0.78万吨,同比增加100%。小麦出口量依旧为零。
全球小麦供给充足,供需格局宽松局面不变,小麦出口竞争激烈,受此影响,美国小麦期货合约持续低位震荡下行态势。
目前政策性小麦交易量恢复性增长,会有效制约麦价上涨幅度,预计十二月份小麦将小幅上涨后高位企稳,优质麦价格因供应趋紧将继续走高;面粉因市场购销冷淡又迫于成本压力将继续趋稳,不会有太大的价格变动;12月上旬麸皮价格收到玉米豆粕的带动小幅上涨,中旬开始制粉企业开工率会有所提升,麸皮价格又将重回弱势运行态势。后期应多关注市场贸易小麦增量变化及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数量和区域的调整。
(研究预测部 李林云)
 
 
玉米
11月份,随着华北、东北主产区新粮集中上市,玉米收购快速推进,产区价格涨跌不一,而港口价格却持续攀升。我们认为深加工企业的积极采购,以及年度供需缺口导致市场心态偏多是诱发玉米价格在集中上市期逆势走强的主因。而未来随着玉米价格的进一步走高,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将逐渐增加,农民卖粮意愿和饲料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接受程度将左右市场走势。
一、新粮丰产、收益增加
东北方面,今年种粮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单产同比增加,粮质优势较为突出,综合导致玉米种植收益大幅提升,有关方面调研认为本年度东北玉米种植收益将超过4000元/公顷。同时今年种粮农户更加重视信息收集,对市场行情更为了解,心态较为乐观,虽然当前东北产区价格出现松动,但农户依然看好后市,惜售情绪持续。截止11月29日,东北三省一区新季二等玉米折干收购价格集中在1320-1560元/吨,较上月下降10-40元/吨。截至11月2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2504万吨,同比增加214万吨。
港口方面,截止11月24日,北方四港总库存较上月增加110余万吨,达到442万吨的高位,其中北良71万吨,大窑湾20万吨,锦州146万吨,鲅鱼圈205万吨。集港增加导致港口库存持续攀升,但港口粮下海规模同样较大,贸易商信心十足积极挺价,截止11月29日北方港口报价1665-1675元/吨,较上月上涨20-40元/吨不等。广东内贸库存34.3万吨,较上月下降6万吨左右,大麦和高粱库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南港对高价量较为抵制,采购谨慎库存不断下降,广东蛇口港报1820-1840元/吨,与上月持平。
而华北方面,区域分化较为严重,山东地区由于深加工企业聚集,玉米需求量大,并且当前企业加工利润丰厚,入市采购原料积极性较高,而区内玉米霉变情况突出,导致手握优质玉米的农户和贸易商更为惜售,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区内新季二等玉米折干收购价格报1630-1680元/吨,较上月上涨10-30元/吨。而其他地区由于干粮供应增加,且干粮质量欠佳,农户惜售有所缓解,价格出现松动,部分地区出现10-20元/吨的下跌,整体报1600-1670元/吨。
二、深加工企业积极收粮
由于环保因素炒作降温,近日淀粉价格出现局部回调,截止11月28日,山东、河北地区玉米淀粉市场主流报2350-2450 元/吨,较上周下跌20-50元/吨;东北地区玉米淀粉主流报价集中在2250-2350元/吨,与前期持平。但玉米深加工企业依然保持较高利润,有业内人士甚至戏称依照目前利润“两年能赚一个厂”,受利润刺激,即使在冬季供暖环保收紧期,行业开机率依然维持80%以上的高位,在此背景下深加工企业采购玉米可谓“任性”,11月中已累计提价20-40元/吨,在新粮集中上市季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深加工补贴方面依然没有政策出台,从深加工补贴动机上讲,其首要目的是解决卖粮难问题,其次是消化玉米库存。目前卖粮难显然不存在,而有关方面对今年去库存形势较为乐观,并且高粱、大麦、木薯等玉米进口替代品已经跃跃欲试,静待国内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给他们机会,有关方面必然不愿将各方付出巨大代价而抢回的国内玉米市场份额再次拱手让人。因此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只要玉米维持高价,深加工补贴依然不会出台。
12月至春节是我国淀粉及其下游产品的传统消费旺季,从饲料、食品、糖类到网购带动的纸箱消费都将拉动玉米淀粉需求,因此淀粉价格有望继续上攻,淀粉企业采购热情持续将支撑玉米价格。
三、饲料消费依然缺乏亮点
生猪方面,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国内生猪存栏34921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6.6%,能繁母猪存栏3487万头,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5.3%。目前饲料终端消费未见明显回暖,南方销区大部分饲料企业维持20天以上安全库存,采购多维持随采随用策略。
价格方面,双节过后猪肉价格再次回落,截止11月24日,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为20.90元/千克,环比微跌0.11元/千克;全国生猪出栏均价报14.18元/公斤,环比下降0.35元/千克。自繁自养养殖户盈利为223元/头,较上月同期上涨约5元/头,由于仔猪价格下降,专业育肥和二次育肥养殖户持续盈利,盈利水平为52.72元/头。进口猪肉方面,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进口猪肉数量达8.48万吨,较9月略降0.22万吨。
12月,随着年关临近,猪肉消费将逐渐进入传统旺季,然而近两年生猪养殖规模在旺季来临之前并没有明显反弹,而在旺季过后养殖规模下降幅度却格外明显,并且目前高价潮粮限制饲料、养殖企业存货积极性,因此预计短期内饲料养殖行业对玉米消费增长贡献有限,难以支撑高价玉米。
四、期货市场由强转弱
11月以来,受北方港口现货上涨拉动,玉米期货主力1801合约价格一扫10月颓势,出现大幅上涨,截止27日报1702元/吨,全月已上涨3.02%,一举突破1700元/吨整数关口。
外盘方面,截止11月27日CBOT玉米12月合约报每蒲式耳3.39美元,较上月下跌0.12美元,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53.6元/吨,合人民币1012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86元/吨,较上月下跌57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21元/吨。结合目前南港报价分析,美国进口玉米利润明显增加,这也是南港价格一直未随北港上涨的原因之一。
五、后市展望
综合分析,短期内淀粉消费旺季将至,在淀粉企业加紧采购和贸易商积极挺价的推动下,玉米价格有望继续高位运行,但饲料行业对高价玉米较为抵制,构建玉米库存更加谨慎,并且随着玉米价格抬高,进口替代品可能卷土重来,冲击国内玉米市场。虽然我们同样看多2018年玉米市场,但短期内价格过快上涨必然会面临较高的回调风险,因此未来饲料企业对价格的接受程度和春节前农民的卖粮意愿将左右市场走势。
(研究预测部 王向博)
 
 
大豆
11月美国农业部维持美豆单产不变,美豆出口需求旺盛,阿根廷天气干旱引发担忧,拉尼娜发生概率上升,基金持续增持豆类净多头寸,美豆期价窄幅震荡。国内方面,东北新豆上市,豆农惜售,加之国内加强GMO证书管理,支撑现货价格维持稳定,黄淮新豆价格小幅下调,但国产大豆中远期供过于求,令期现货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豆一期价走势较外盘明显偏弱。进口大豆到港量月环比大幅下降,国内供应压力缓解,港口分销大豆价格上涨,外盘上涨导致原料成本上升,油粕价格分化,油弱粕强,油粕比走低。下游提货积极,油厂豆粕库存偏低,豆粕期现货价格月环比继续上涨。
 
一、多空胶着美豆高位震荡
11月CBOT市场大豆期价高位窄幅震荡,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维持美豆单产不变,美豆出口销售进度滞后,巴西雷亚尔贬值导致巴西大豆竞争力增强,但拉尼娜天气发生概率上升,阿根廷天气干旱引发市场担忧,美豆期价本月高位窄幅震荡,月末期价在1000美分/蒲式耳附近。
利空方面:一是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偏空,报告将2017/2018年度美国大豆单产预测数据维持在49.5蒲式耳/英亩,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9.2蒲式耳/英亩。不过报告继续小幅调降美国大豆期末库存至4.25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500万蒲式耳。二是受到南美大豆出口的竞争,近期美豆出口需求略显疲软。美国农业部大豆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1月16日的一周里,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数量为869,100吨,比一周前减少21%,比四周平均值减少45%,也低于市场预期水平。目前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包括已出口和未装船的销售量)合计为334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7%,相当于全年出口目标6124万吨的53.4%,这一比例也是2011/12年来的同期最低值。美国农业部大豆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16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7800万蒲式耳,低于去年同期的9800万蒲。本年度累计出口检验量为7.05亿蒲(1919万吨),比去年同期的8.06亿蒲低了12.5%。三是南美大豆种植进度加快,截至11月22日的一周,阿根廷2017/18年度大豆播种进度提高到34%,比一周前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略高于去年同期的33.7%。巴西大豆播种进度也已经超过历史均值。AgRural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巴西大豆播种完成73%,和去年同期持平,高于历史均值68%。四是下一市场年度美国农户料扩大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11月28日预测, 2018/19作物年度美国农户大豆种植面积将扩大至9,100万英亩,上一年度为9,020万英亩。
利多方面来自阿根廷干旱天气以及拉尼娜天气发生概率上升。一是11月阿根廷中部和北部地区天气干燥。气象预报显示12月中上旬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更为干燥。而后期还可能出现拉尼娜天气,都将威胁到2017/2018年度阿根廷大豆生产。据澳大利亚气象局预计,拉尼娜现象可能从下月出现,出现几率是正常的三倍。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发布的周度报告称,截至11月22日的一周,阿根廷2017/18年度大豆播种进度提高到34%,比一周前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略高于去年同期的33.7%。二是全球灾害天气发生概率上升,拉尼娜天气现象在2017年底出现的机率已经上升至70%以上,拉尼娜年份里,阿根廷北部以及巴西南部地区在夏季期间内的天气通常比正常更为干燥,这可能影响到作物生长和单产潜力。澳大利亚气象局11月21日最新的厄尔尼诺跟踪报告将当前天气调整为拉尼娜天气预警状态,当前所有的国际气候模型均显示热带太平洋表面温度可能进一步冷却并在2017年12月达到拉尼娜门槛,该现象将最少持续到2018年2月。同时报告也认为,如果拉尼娜今年底确实发生,可能会短暂而疲弱的,和2010-2012年的强拉尼娜现象不同。拉尼娜天气的出现概率上升,增加了南美大豆种植期出现灾害天气的风险,导致全球豆类期价的天气升水增加,并抬升豆类市场的价格底部。
本月末,资产管理机构在CBOT市场豆类期货品种的净持仓情况分化,截至11月21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小幅增持大豆净多头寸,大幅增持豆粕净多头寸,减持豆油净多头寸,整体看来,本月CBOT市场豆类的净多头寸处于增加趋势中,CFTC持仓变化情况说明当前基金对豆类期价走势持看多态度,但资金多粕空油的思路异常清晰。
综合看来,随着美豆收割期的结束,美豆出口需求和销售进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美豆出口收到南美大豆的冲击,中国强劲需求部分转向南美,导致美豆出口进度偏慢,使得美豆期价上行阻力加大,但在拉尼娜天气发生概率增加的背景下,美豆期价运行的底部上升,后期仍需密切关注南美天气的变化。
技术面上,美豆主力1月合约期价11月运行在967-1008美分/蒲式耳的窄幅区间内,月末期价运行在99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附近,月线继续呈现底部逐级抬高的走势,12月期价走势可能将震荡偏强,在中期南美天气风险的支撑下,投资者可在960美分/蒲式耳下方逢低买入。
 
二、购销僵持 豆一小幅反弹
本月,连豆一期价小幅反弹,但价格重心继续大幅下移,持仓量月环比大幅下降。11月东北产区新豆陆续上市,关内大豆小幅下跌,农户惜售,贸易商谨慎,购销僵持支撑豆价,但后期供应大幅增加的预期令国产豆期现货价格走势稳中偏弱。
本月末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价格3800-3900元/吨,油用豆收购价格3700-3800元/吨,均较上月同期持平。黄淮地区天气好转,大豆水分下降,价格小幅下跌。供应方面,11月东北产区新豆陆续上市,临储大豆拍卖也已经结束。中储粮高价收购新豆,但数量及仓容较为有限,东北农户惜售情绪较重,购销僵持支撑现货价格,但中期国产大豆供应同比大幅增加,今年国产大豆新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近20%,中国大豆网数据显示,由于生长期天气理想,单产水平较上年大幅增加,综合导致产量同比增加超过40%。当前国产新豆已经陆续上市,需求方面旺季不旺,下游观望情绪较重。在中期供应同比明显增加的趋势下,供过于求的格局愈发明显。
收购进度方面,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139万吨,同比增加98万吨。市场收购主体积极性较高,对豆价产生支撑。
期货方面,本月豆一期价震荡反弹,但价格走势较外盘偏弱,月末农业部加强转基因大豆进口管理的利好效应正在逐渐减弱,豆一价格走势将回归偏空基本面,建议投资者逢高做空豆一1801合约。现货方面,进口大豆数量增加,新豆陆续上市,今年大豆现货价格走势偏弱,建议采购上随购随用,农户应加快销售进度。
 
三、GMO证书管理粕价震荡上涨
本月在外盘期价走强的背景下,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双双上涨。豆粕期现货价月环比明显上涨,期货合约月涨幅为80-100元/吨,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价格集中在3010-3120元/吨,月环比上涨90-120元/吨,基差维持在100-300元/吨区间。受到农业部加强GMO证书管理的影响,大豆到港量环比下降,加之下游饲料养殖企业提货积极性较高,油厂豆粕库存压力较小,豆粕基差持续走强。本月油脂价格下跌,而粕类价格上涨,油弱粕强格局明显,油粕比持续下降,由于大豆供应偏紧,油厂开工率受到影响,使得油厂的压榨收益维持在较高的理想状态,有利于提升油厂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
大豆进口方面,11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440-3510元/吨,月环比小幅上涨20-40元/吨。港口分销价格本月小幅走升,受到农业部加强GMO证书管理导致部分进口大豆到港后卸货不畅的影响。后市看来,11月末农业部GMO证书管理已经开始松动,后期大豆到港量同比增幅明显。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根据产地装船情况预计11-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超过1850万吨
本月需求方面维持同比下降趋势。农业部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继续呈现环比略降,同比明显下降的态势。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国内生猪存栏量环比下跌0.2%,比2016年10月减少6.6%;2017年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3%,比2016年同期减少5.3%。随着12月肉类消费旺季的到来,畜禽出栏量将会明显增加,这将导致存栏量的下滑,预计后期养殖需求料将平稳偏弱。在后期国内大豆到港量增加,而国内需求环比减少的情况下,国内大豆供求偏紧的的情况可能改善,豆粕基差走强或将终止。由于美豆期价季节性低点已经出现,在拉尼娜带来的南美天气升水的支撑下,后期国内蛋白价格走势将会稳中偏强,建议饲料厂11月豆粕采购可以逢低适量补库,但在供需趋于宽松的格局下,采购需谨慎追高。
 
四、10月大豆进口环比大幅下降同比仍增加
海关数据初步显示,2017年10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58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3%,但较9月份环比大幅下降30.7%。今年1月至10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合计为7719.3万吨,比上年同期的6639.9万吨增长约16.3%。在进口DDGS数量大幅下降以及国产杂粕供应减少的情况下,国内饲用植物蛋白产量及供应减少,而需求持续增加,导致我国大豆进口持续呈现井喷式增长势头。
综合看来,随着美豆收割期的结束,美豆出口需求和销售进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美豆出口收到南美大豆的冲击,中国强劲需求部分转向南美,导致美豆出口进度偏慢,使得美豆期价上行阻力加大,但在拉尼娜天气发生概率增加的背景下,美豆期价运行的底部上升,后期仍需密切关注南美天气的变化。预计美豆12月期价走势可能将震荡偏强,在中期南美天气风险的支撑下,投资者可在960美分/蒲式耳下方逢低买入。国产豆方面,月末农业部加强转基因大豆进口管理的利好效应正在逐渐减弱,豆一价格走势将回归偏空基本面,建议投资者逢高做空豆一1801合约;进口大豆数量增加,新豆陆续上市,今年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走势偏弱,建议采购上随购随用,农户应加快销售进度。豆粕方面,由于美豆期价季节性低点已经出现,在拉尼娜带来的南美天气升水的支撑下,后期国内蛋白价格走势将会稳中偏强,建议饲料厂11月豆粕采购可以逢低适量补库,但在供需趋于宽松的格局下,采购需谨慎追高。
 
(研究预测部 杨京)
 
 
食用油
11月份,由于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利空,棕榈油主产国库存上升,及国内以豆油为首的植物油现货供给压力只增不减,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结束10月下旬以来的反弹走势,再次调头向下,其中豆油基本面最差,领跌植物油市场,见五个月来的低点。
一、豆油库存增长 压制价格向下
1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上旬的横盘后,中旬开始持续下跌,并在逼近年内低点。主要原因,一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1月供需报告偏空,CBOT豆类商品期价下行,带动国内豆油期价结束横盘向下。二是国内油厂在大豆进口量同比上升,压榨利润较好的背景下,开工率居高不下,因此国内豆油新增供给也同比上升,而11月处于国庆后、元旦春节前的需求淡季,国内豆油阶段性供大于求,豆油库存持续上升,打压豆油期现货价格向下。
12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弱势运行,并创年内新低,不过随着需求启动,行情创新低后见底反弹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上期货建议先观望,寻找技术买点,轻仓试多;现货建议随用随购,同时豆油库存峰值也将在12月出现,现货基差低点也很可能在12月出现,现货贸易商可以锁定基差。分析后市场,利空因素有:一是虽然11月豆油价格持续向下,但由于春节前处于养殖企业的育肥期,国内豆粕需求良好现货基差坚挺,同时CBOT大豆期价回落也降低了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截止月底,油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仍保持在100-200/吨的较好水平。二是从船期看,12月至明年1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将在1700万吨偏上,高于上年同期,在压榨利润良好,原料充裕的情况下,预计国内油厂开工率将继续保持历史高位水平。三是监测显示,当前国内主要油厂豆油库存较上年同期增幅50%以上,处于近几年的高位,根据以往经验,在企业库存高同时生产利润好的情况下,价格将下行从而减少生产利润降低开工率。利多因素有:一是目前美豆丰产、国内四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增、国内豆油库存压力等利空因素均已爆发,国内豆油正处于利空出尽的消化期,市场走弱也往往孕育着机会。二是豆油虽然拖累整个植物油市场,但也应看到,当前菜豆油、豆棕油价差都有利于豆油消费,在进口大豆同比大幅增加导致豆油供给相应大幅增加的同时,豆油需求也很可能同比大幅上升。进入12月份国内双节备货将启动,国内豆油库存的拐点很可能出现。
二、临储轮换开始 菜油受压向下
11月份,受豆油和棕榈油走势拖累,及2014年产临储菜油轮出开始影响,国内菜油在中旬初结束持续一个多月的上涨行情,调头向下,整体呈先扬后抑态势,价格重心与上月基本持平。由于成本支撑明显,本月菜油走势明显强于豆油和棕榈油,菜豆和菜棕价差均较上月扩大。
12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将弱势震荡,反复筑底,但向下空间有限。期货操作上,建议先观望,逢低轻仓试多;现货建议随用随购。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2014年产的90多万吨临储菜油已定向销售,其中益海40%,中粮20%,中储10%,道道全等民企30%,需在明年6月底前全部出货,价格加上各项费用约6200/吨,如要生成仓单加运费加精炼费最终成本在6400-6500/吨。虽然这次定向销售的企业全是中小包装市场份额高且不差钱的企业,因此这部分临储菜油是由国家库存转到企业库存,流通到市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部分企业节前备货向市场采购的需求也没了。二是当前国内菜油相较于豆油和棕榈油来说,处于竞价劣势,而临储菜油的轮出及大企业向市场采购需求的减少,将减缓沿海菜油压榨企业的去库存速度。利多因素有:一是当前沿海菜籽压榨企业压榨利润已处于盈亏边缘,考虑到交割库的升贴水,菜油1801合约价格已低于华南地区现货价格,国内菜油成本将支撑后期价格。二是此次定向销售的2014年临储菜油是目前国内成本最低的菜油,这部分油生成仓单的成本将是郑菜油的铁底,如在资金的作用下跌到这一线,做价值投资的资金将大量进场。三是国内菜油年度新增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已无争议,虽然2014年临储菜油的轮出使得2017/18年度供给充足,延长了国内菜油在底部区间运行的时间,但也应看到面对2018/19年度以及更远年度的缺口,国家手中已无子弹,2014年临储菜油的轮出,虽然对本作物年度利空,但减少了长线的不可控因素。
三、需求下降库存上升 棕榈油价格向下
11月,受马盘棕榈油走势影响,连棕榈油在中旬初结束10月初以来的上涨行情,调头向下。主要原因,一是虽然进入棕榈油生产淡季,但也进入需求淡季,由于需求减幅大于供给减幅,主产国棕榈油库存上升,不支撑价格持续向上。二是本月印度政府将食用油进口关税上调至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毛棕榈油进口关税提高一倍,达到 30%;精炼棕榈油进口关税从 25%提高到 40%。印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该国上调食用油进口关税,直接影响主产国棕榈油出口需求。
12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以弱为主,并见此轮下跌行情的底部。期货操作上建议选观望,逢低轻仓试多,现货建议随用随购。分析后势,利空因素有:一是11月马盘棕榈油期价跌幅明显大于连棕榈油,棕榈油国内外价格倒挂幅度缩小,国内采购量上升,预计未来一至两个月国内棕榈油库存呈环比上升态势。二是目前处于国内外的棕榈油需求淡季,虽然主产国种植园没有卖货压力,但需求也不支持出现持续向上的行情。利多因素有:一是虽然市场预计在明年1月前,棕榈油主产国库存将处于环比上升状态,但由于今年单月生产旺季产量低于预期,主产国棕榈油库存持续处于几年来的低位水平,种植园没有卖货压力,而明年2月后,主产国又将进入需求大于供给的去库存阶段,届时棕榈油供给将偏紧,因此,后期国内外棕榈油价格虽然还有向下空间,但空间有限。二是知名分析师 Dorab Mistry11月的广州油脂会议中表示,2017 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仅为 1950 万吨,低于之前预估的 19802000 万吨,印尼产量为 3450 万吨,处于之前预估的 34503500 万吨下沿,全球棕榈油产量同比仅增加 400 万吨,低于 2016 年的增幅 650 万吨,由于产量增幅不及预期,预计1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将上涨至 3100 林吉特/吨。
四、棕榈油进口大增 植物油单月最高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47万吨(不含棕榈油硬脂),低于9月份的60万吨,1-10月累计进口为463万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8%。其中,10 月份我国进口豆油 5.9 万吨,高于上月的3.4 万吨,也高于去年同期的 5 万吨。2017 年 1-10 月我国累计进口豆油 60.5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 44.4 万吨。10 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4.2万吨,高于 9 月份的 3.1 万吨,但低于上年同期的 5.4 万吨。2017 年 1-10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菜籽油 65.6 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 56.5 万吨。10 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 48 万吨(其中食用棕榈油 32 万吨、工业用棕榈油 16 万吨),较 9 月份的 68.8 万吨环比减少 30.2%,但远高于去年同期的 27 万吨。
综上所述,由于大豆进口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国内豆油库存远超历史同期,加之临储菜油轮出,国内植物油供给压力持续存在,将继续压制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向下,不过,随着双节备货需求启动和成本支撑,对行情也不可过于悲观。操作上,期货建议先观望,逢低试多,在具备价值投资之前不可重仓,现货仍建议随用随购。
(研究预测部 陈艳军)